專案開發流程與軟體生命週期已經廣泛的運用在現階段IT專案管理上面,一般都是以最基本的瀑布式模型為主軸各自發揮加以改良。瀑布式的專案模式我們也可以稱為階梯式模式,差別只在於是要由上往下走還是由下向上走。專案開發的成功與否,除了工作團隊基本能力與分工外,對使用者的資訊能力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當使用者提出「怎麼跟我當初想的不一樣」或是「我當初的意思不是這樣」時,只會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使用者有很明確的需求但是系統分析師分析錯誤,而另一種比較容易被大家所忽略的就是系統分析師沒有細心了解使用者的資訊能力與使用行為,反而是用系統分析師自己本身的觀點下去分析。

專案流程 

   一般來說使用者在系統上線前,除了一開始的需求訪談可以與專案人員面對面的溝通外,絕大部分的時間通常都不會了解專案的進度與情況,在專案人員分析使用者的需求後,依照需求畫出的雛形畫面,而這個雛形畫面的呈現與操作方式是不是使用者心中想的,便成為一個IT專案地基穩不穩、紮實不紮實影響未來成功與否的關鍵。以我接觸的專案案例來說,雛形畫面展示時使用者很少可以真正自己去操作雛形,大部分都是由專案人員操作,但是雛形畫面本身就是專案人員自己所設計的,若由專案人員操作則太主觀,許多專案人員認為理所當然的操作方式或是流程步驟卻與使用者本身的IT認知與IT行為有所出入。這些問題如果可以及早發現,就可以盡量避免未來上線時對使用者產生操作上的產生衝擊。

       除此之外專案執行時最常發生的就是系統介接問題而最怕遇到的就是半桶水論調。系統介接問題在中大型的專案中猶如家常便飯司空見慣,中大型專案中各子系統看似獨立但卻層層相關,在各子系統的介接上專案管理員必須要在專案開發中期(許多介接所衍伸的問題無法在專案開發初期就發現,故將時程定在專案開發中期)陸續提出介接方案與方法,系統介接在開發行政型的專案中尤其明顯,是專案管理員必須有能力去發現的問題。在中大型專案中開發人員面對的是各式各樣的使用者,有完全不懂電腦的人當然也有很懂資訊的人,甚至是資訊相關科系畢業的使用者,這些高階使用者可以提出許多不錯的改進意見,但有時卻忽略了中大型專案中各類子系統相互牽制、互相關連的關係,造成系統分析時橫向溝通不良的問題。

 

arrow
arrow

    yansit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